close

 

       從2011年開始,人口紅利開始下降(如下數據圖)。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用人成本已經超過美國了,主要原因是中國的人效特別低。那麼,我們中小微企業應該如何來提升人效呢?

1.jpg

先看案例:

 

2016財年,全球盈利能力最強的電商巨頭阿里巴巴3.6萬多名員工,創造利潤427億人民幣,人均117萬人民幣。

我們來看,馬雲在阿里巴巴到底是怎麼提升人效的?

 

2011年,阿里巴巴的HR從所有部門要招聘計劃,各個項目部、事業部提出計劃,數據報過來,馬雲驚呆了,所有部門加起來總共要招聘12000人,結果馬雲說2011年我們最多招2000人,將12000人的計劃直接砍掉,他說人多了反而壞事。

 

2012年,阿里巴巴招聘計劃又是2000人,馬雲又砍,說今年最多招500人。

 

這次到2014年 ,僅僅招了200人,2015年更慘,2015年馬雲直接說公司不加一個人,走一個才可以增加一個,不走人就不招人。

2.jpg

 

 馬雲的“人效思維 

  • 1、為結果付錢(獎),為努力鼓掌(勵)
  • 2、欣賞有價值的失敗,獎勵堅持拿到結果的努力
  • 3、3個人做5個人的工作,拿4個人的工資
  • 4、加工資是公司對你的職位有了新的或更高要求
  • 5、那些沒有調薪的職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價值 

 

3.jpg

探討:3個人做5個人的工作,發4個人的工資?為什麼行不通?

 

問題一:領導為什麼要這麼做?

俗話說,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做事。對於領導者來說,員工人數多一點,工作好安排、好調配。領導者最怕的就是人手少,時間緊,任務重。還有,節約成本是老闆和財務的事,跟領導有多大的關係。即使給了編制、預算,領導也會找各種理由申請增加人手。

所以,當各級領導們沒有節約成本、管控預算的真實意願時,再好的理念也操作不了、操作不久。

 

問題二:工資加上去了,人手一定能減下來嗎?

如果職位採用的是固定薪酬模式,這個提法可能淪為空談。員工會說,加工資是應該的。為什麼要做那麼多工作?而且,由於員工動力沒有持續提升,工作效率不好、員工主動性不能被激發出來,很快企業又要把減掉的人加回去。

所以,這種做法實施了一段時間後就會被中止,因為固定工資之下,無法量化這個“工作”,不能激勵到團隊的主動性和創造力。

 

4.jpg

 

問題三:加量加薪不加人,可行嗎?

有的企業採用溫和的自然淘汰法,等有員工離職了,不再增加人員,將離職的工作轉交其他員工負責,然後給他加點工資。這種做法看起來很可行,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不過在操作中會遇不少的實際問題:

1、如果這個員工做不好這項新工作,加上去的工資能倒扣回來嗎?

2、如果公司重組了職務,職責發生變動,可以把加的工資撤掉一些嗎?

所以,當企業實行簡單粗糙的薪酬模式時,再好的思維也可能無法達到好的效果。

上面案例剖析:3個人做5個人的工作,發4 個人的工資?

道理看起來很簡單,很多企業就開始按”3個人做5個人的工作,發4個人的工資“思路進行簡單的薪酬改革。如有員工5人,每人工資為3000元,共計15000元,按3個人做5個人的工作,發4人工資的原理,操作如下:

1、辭退或轉職2名員工;

2、留3名員工,按發4個人的工資,每人工資從3000元漲到4000元,每個員工漲工資1000元,公司也節省下了3000元。

 

5.jpg

看起來,是雙贏!

 

剛開始員工很開心,畢竟加薪了,但很快問題又來了,員工開始抱怨忙不過來,企業的問題也開始出現了,如退貨增加、投訴增加、交期延誤等?

老闆發現3個員工確實忙不過來,於是又開始加人,原來3個人再加1個人,共4人,但是前面3人都是4000元,後面加1人也只能平均按4000元支付,結果企業從原來5人發15000元到現在4人發16000元,企業比原來工資增加了1000元的成本。

事情還沒有結束,又過一段時間,發現4個人還是忙不過來,員工還是抱怨太辛苦,要求公司再加人,最後老闆無奈,只能再招一人,又回到了當初的5人工作,但是每個人的工資卻從原來的3000元漲到了4000元,公司的工資成本也從15000元增加到了20000元。

 

問題出在哪裡呢?

問題在於不是先想著分錢,而是要先衡量工作量。3個人做5個人的工作,發4人工資“最重要的一個詞是"工作"。”工作“——就是企業的工作量,我們要根據工作量來定價,而不是根據現有的工資來分配。

工作量多員工的收入就高,當員工忙不過來的時候,就可以把工作分出去,因為每一個工作都定了價,把工作分出去,對應的錢也就分出去了,這樣每個員工為了保障自己的收入,一定會盡量做好每一件工作,如果員工總是做不好某項工作,公司也有權利重新分配工作給另一個員工,當然對應的定價也會做重新的分配。

 

6.jpg

 

提升人效,首先要打破職位固定化,應該要一專多用,一人多職,讓每一個員工的工作量飽和起來,不應該出現員工一天工作8小時,真正工作時間卻只有3-4小時。

 

       建議採用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具體操作如下:

       認識二線員工薪酬設計的痛點?

       對二線員工,考核和激勵哪一個更重要?

 

把考核轉化為激勵,在激勵當中有考核,考核當中本身就有激勵。員工拿到多少錢,是對他最好的考核

 

希望大家在閱讀後惠予點讚、分享,以示鼓勵!因為你們的鼓勵會讓我們知道自己走在對的方向上,讓我們可以把日後的成果和鼓勵過我們的你或妳共同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台灣商務平台
http://www.ali.club.tw/
● 台灣商務平台粉絲頁
https://goo.gl/CUkBsz
● 品嘉建設尚禹營造 
http://www.en-rich.com.tw/
● 品嘉建設胡偉良
https://www.facebook.com/weiliang.hu1/?ref=ts&fref=ts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新世紀的領導、管理新思維
    全站熱搜

    williamhu08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