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7年的餐飲業,為什麼有人說哀鴻遍野,有人卻說一片大好?即便是月倒閉率高達10%,為什麼說現在是進入餐飲業的最好時機?

那些行業的佼佼者,都善於把握趨勢。一年已近尾聲,如果你還沒看準並抓住這7個趨勢,未來就很危險了。

 

一、 品牌化: 無品牌,不餐飲

       中國餐飲業高倒閉率源自於行業過度飽和? 所謂飽和是大量低水平、同質化、適應不了當下消費升級趨勢的餐飲業態飽和。 這些行業的落後產能很難不被淘汰。他們不僅陷在與成本、同行的鏖戰中,便利店、外賣等新物種也正虎視眈眈試圖取代他們。

 

1.jpg

品牌化是淘汰餐飲業落後產能的重要標準。

就像我們到一個陌生城市會第一時間尋找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在那裡消費不用擔心消費被欺騙、口味不習慣等。 消費升級一個重要部分,就是品牌化消費——消費者會首選有品牌形象、品牌感覺、品牌口碑、品牌個性的商品和商家進行消費,品牌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消費入口。

 

沒有品牌感、沒有品牌符號、沒有品牌認知和口碑將很難獲得客人。可以預見的是,大量偏老化、低段位、同質化的餐飲業會繼續被淘汰,這種痛苦還會持續至少兩三年。

 

 

二、組織革命:未來餐飲企業是四種公司的總和

 

       712日,樂凱薩創始人陳寧(餅哥)在首次直播中,分享了如何用人才超配提升組織力。

2.jpg

在團隊人才的配置上,他的做法非常彪悍,在很多傳統餐飲老闆看來甚至堪稱瘋狂:一個做餐飲的,請了杜蕾斯母公司的大牛來當CMO,請了寶潔、奧美有能力的人來做品牌;請了老佛爺中國視覺傳達的高級經理來做設計……

為什麼花那麼多錢請他們?餅哥說因為餐飲公司的底層邏輯變了: 餐飲企業不再只是美食公司,還應該是品牌公司、科技公司、供應鏈公司和設計公司的總和。所以每個領域都要有專業的人才。

 

以往低門檻的餐飲企業,由於消費升級、品牌化、產業智能的出現,傳統行業不斷被顛覆,餐飲必然會成為一個高門檻的行業。這樣的大背景下,餐飲企業有兩種選擇: 一是學星巴克長出品牌翅膀,一是留在同質化血戰沙灘。決定未來能留在哪個層級的,核心就是人才。

 

 

三、服務的溢價:唯有人的服務不能工業化

       外婆家總裁裘曉華指出,他們一直在研究怎麼讓200家門店的從業者保持同樣的服務熱情。

3.jpg

2010年起,他們就按照月/半年/年的節奏關注數據,最重要的一項就是顧客滿意度。 13個品牌每家店每個月都有一張報表蒐集最真實的顧客點評,年底總部還會把所有差評價匯合成一本冊子,分給每一個大區和門店,從數據里分析門店現場管理和服務的優化,讓客戶滿意度提升。

未來餐飲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服務。 當產品和供應鏈標準化,一切都可以用工業化的手段來解決時,唯一不能解決的就是人帶來的服務。未來所有牽扯到人的成本會很高,購買人的服務也一定是貴的。

 

 

四、線上線下加速融合:新零售重構新餐飲

網際網路下半場,線上商店正在加速向線下商店滲透,線上線下融為一體,將共同構築新的消費零售場景。

       餐飲業在標準化、供應鏈的強大推力下,也正在加速向零售化邁進。堂食+外賣+可流通食品商品,破解傳統餐飲三高一低,甚至實現規模化指數級增長。

4.jpg

 

餐飲一旦向零售化打通,其實就是另一個快速消費行業。對比下中國國內部分上市餐飲品牌與食品快速消費品牌的市值,發現目前中餐品牌的市值大多在30-40億港幣左右,最近漲的最猛的呷哺,呷哺是76億港幣多,然而去年剛剛在香港上市的周黑鴨市值逼近200億。

 

 

五、資本化:餐飲企業越來越擁抱資本

在過去,餐飲業並不被資本看重, 一是行業透明度不高,二是產品標準化程度不高,難以具備規模化和高成長性,資本不願意投,也不敢投。再加上俏江南、大娘水餃跟資方開戰的個案事件,讓很多傳統老闆對資本望而生畏。

 

但是,這兩年隨著大量跨界創業者湧入餐飲業,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滲透,餐飲業正在加速成熟。更多資本的視線在轉向餐飲業。西少爺、遇見小麵、喜茶、美奈小館、松哥油燜大蝦……不少新一波拿到資本的餐飲品牌正在加速奔跑,所涉及的品類也從過去高冷正餐變得越來越接地氣。

 

不久的將來,餐飲業也會像其他成熟行業一樣,創業者+資本成為標配。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下,餐飲老闆們也將真正從開餐館的小老闆向做餐飲的企業家轉變。

 

 

六、決勝供應鏈:沒有供應鏈優勢的企業很難獲勝

       樂凱撒把供應鏈能外包的都外包出去了,牧之初心的牛肉直接跟加拿大牛肉協會官方合作,巴奴毛肚火鍋搶占了新西蘭毛、錫盟羊肉、石柱紅辣椒等一流食材資源,喜家德連一顆馬鈴薯都要嚴格要求尺寸。在2017年,還有多家餐飲企業參股到自己的供應鏈企業……

 

5.jpg

這幾年,餐飲的供應鏈可謂發展迅猛, 中央廚房產能整合、國際化食材供應加大、上游食品工業觸角下沉、專業的餐飲供應鏈服務層出不窮、深入原產地對優質食材掐尖式搶占……這背後,是大量老闆對餐飲業規模化、企業化發展的需求。

 

餐飲前端的規模,取決於後台的供應鏈支撐。餐飲業已經到了PK供應鏈體系的階段,沒有供應鏈優勢的餐飲企業將很難在競爭中獲勝。 如果只做一兩家店,你可以追求匠心,不需要標準化供應鏈。但如果你想要做規模連鎖,供應鏈就是你的護城河。

 

 

七、馬太效應加劇:大樹底下不長草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搶奪過來。這句話出自《聖經-馬太福音》,後人稱為馬太效應,意思為: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今年年初,跟某餐飲老闆聊天。被問及今年大動作時,他的答案是: 大樹底下不長草!他在大本營已經把幾個較強的競爭對手的品牌調查了一遍,列出每家前幾名最賺錢的門市,然後就在他們旁邊開店。用價格、品質、服務體驗等組合優勢擊垮對手,讓自己徹底成為品類之王。

這個老闆手握數千萬美元著名基金的風投正快速崛起,他一邊向全國擴張,一邊在區域市場集中兵力攻城拔寨。那些競爭品牌最賺錢的那幾家店,能夠占到總營業額的40%50%以上,一旦這些店被擠垮,將導致全線崩潰。

截止到今年10月,這個老闆正在一點點實現目標。而跟他類似的強勢品牌們,對主流消費群認知的佔領,讓弱小品牌迅速被邊緣化,喪失對顧客的吸引力,然後被擠出這個跑道。 而且強勢品牌背後對房租的議價能力、對產品的定價優勢、人才的吸附能力、以及供應鏈採購的成本優勢等,都會演變成系統的競爭優勢。

馬太效應,在餐飲業會越來越凸顯。

 

希望大家在閱讀後惠予點讚、分享,以示鼓勵!因為你們的鼓勵會讓我們知道自己走在對的方向上,讓我們可以把日後的成果和鼓勵過我們的你或妳共同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台灣商務平台
http://www.ali.club.tw/
● 台灣商務平台粉絲頁
https://goo.gl/CUkBsz
● 品嘉建設尚禹營造 
http://www.en-rich.com.tw/
● 品嘉建設胡偉良
https://www.facebook.com/weiliang.hu1/?ref=ts&fref=ts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新世紀的領導、管理新思維
    全站熱搜

    williamhu08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