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投資理財,最讓人心痛的事情是什麼?其一可能是,哎呀,我踩空了。另一種可能是,哎呀,我接盤了。最近,投資圈就有一場這兩種情況之間的爭鬥,兩位投資人因為區塊鏈槓了起來。

       投資過滴滴等著名案例的朱嘯虎在朋友圈明言不看好區塊鏈的落實,不加入任何區塊鏈3點鍾群。區塊鏈投資人陳偉星也說:朱嘯虎想死在舊社會,我想活到新世界

1.jpg

比特幣熱門,一年漲了20倍之後,經過媒體、機構和相關從業者一整年的宣傳,瞭解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的人越來越多,但同時,也有很多人往往把區塊鏈概念與比特幣、ICO混在一起。區塊鏈走到了視野中央,一群投資界的大佬,深夜“3點鐘無眠”,只為了區塊鏈的未來。

 

區塊鏈和比特幣是什麼關係?

區塊鏈資,離不開比特幣,但它們應該被區分開來。它們的關係,是這樣的:

在講台上,一字排開了一堆鎖上的寶箱,每個箱子裡面有一張獎狀。講台邊,一個大籃子裡放著很多很多把鑰匙,其中只有一把對應著某一個寶箱,其餘則是沒有用的。

大家輪流排隊去籃子裡面隨機拿一把鑰匙,每個人必須從開頭一個寶箱開始,只能試一次,直到有人打開了,就接著開第二個箱子,依此類推。

每個小朋友手邊還都有一個小本子,當小明解開了第一個箱子,取出了第一朵小紅花,他就大聲告訴大家,第一朵小紅花屬於我。

       這是比特幣的誕生。

 

2.jpg

 

*注:比特幣的誕生通過挖礦獲得,具體的方式就是解題,從很多鑰匙中找到開寶箱的那一把,找到的人得到這一份比特幣,具體此處不展開。

 

之後,獎狀還可以交易。小明將獎狀賣給小美,他也要向大家大聲宣布這個消息,其他人繼續掏出小本子,在小本子上記上,某年某月某日,小明以100塊錢的價格將1號獎狀賣給了小美,小美現在擁有1號獎狀的產權。

 

過程中發生了三件事:

每個人去嘗試打開箱子(比特幣挖礦),最後打開的人得到獎狀(一份比特幣);

獎狀存在一個可交易市場,小明賣給了小美(ICO);

所有人都在自己的小本子(也就是分佈式的節點)上記錄了第一和第二件事。

*注: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幣發行。就像IPO上市後股票可以公開交易一樣,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ICO上市之後也可以公開交易。

 

三件事情加起來,是比特幣的完整機制。

區塊鏈技術,就是第三件事。這是區塊鏈和比特幣的關係。

 

既有區塊鏈,何必非做比特幣?

       三件事情當中,區塊鏈是一種高級的產權保障技術。ICO是一個交易市場。 所有可交易的東西,最終必須落實到其價值之上。

 

3.jpg

 

那麼,獎狀的價值是什麼?價值說到底是一個信與不信的問題。信的人,認為比特幣是去中心化、總額恆定、可匿名、抗通脹、可以擺脫可惡的央行放水貨幣的新式貨幣;不信的人,則認為是無用之物。

小巴自己,是傾向於後一種的,當然,這不妨礙小巴身邊的朋友認可前一種觀點。至少,過去一年多,小巴的朋友圈中並不乏通過加密數字貨幣一夜發達,財務自由的人。賺錢和價值,本來也就是兩回事。能賺錢的事情,未見得一定有價值,只需要買賣差價,即有利潤;有價值的東西,也未見得一定能賺錢,如果沒有交易的話。

但是區塊鏈,小巴則認為是極有價值的。我們可以在小本子上記錄的,並不是只有誰有獎狀,誰又交易獎狀這一件事情。任何事情都可以記錄的,比如:

             小明借了小白100塊錢;

             小林在某年某月某日得了一場病,症狀明細;

             小錢在某年某月某日打了小明一頓;

             小白在一年級語文考了100分,數學考了99;

             小丁在大學一年級,偷偷看隔壁班女生洗澡;

             ……

 

       很多研究機構與投資人——比如麥肯錫都認為區塊鏈很可能成為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後新一代革命性浪潮的核心技術。

 

4.jpg

 

尤其考慮到信用這個問題,在社會和經濟運行系統中,常常引發如此多的問題, 區塊鏈凡改變必記錄、可溯源、去中心化多節點記錄的特點,被《 經濟學人 》稱是創造信任的機器

比如出版業,小巴的朋友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設想。盜版是個很麻煩的問題,你讓不讓人複製電子書文件呢?讓他們複製,恐有盜版,不讓他們複製,做有償口碑傳播,又很麻煩。如果有成熟的區塊鏈的應用,就解決了這個問題,買書信息和向朋友推薦的信息都寫入區塊鏈中,利益分配大有可想像的空間。

在比特幣經歷了一輪暴漲之後,投資機構瘋狂湧入區塊鏈的領域(當然,也有其中一大部分是衝著數字加密貨幣的),看好它在各種涉及信用領域的前景,是極容易理解的邏輯。

       但是,如果我們今天去市面上好好找找已經將區塊鏈的落實在實際應用的創業公司,鳳毛麟角的少數,也還在市場邊緣偷偷用功。

 

5.jpg

 

我們應該預祝區塊鏈經歷了一次泡沫破裂

對於一項新技術從誕生到全社會普遍性應用過程,有兩個非常經典的論述。

第一,是羅傑斯的創新擴散理論 。最初是傳播學理論,後來被應用於解釋創新技術的擴散。

 

創新擴散理論

羅傑斯認為,創新在大眾中的應用,是一個逐步擴散的過程。最初,新技術會在創新者的圈子裡流傳,其後擴散到早期使用者,接著是早期大眾和晚期大眾,出現風靡一時的應用。然後最後一批落伍者才反應過來,加入到使用者的行列中。以當下大眾對於區塊鏈的了解,大約還在第一個階段,甚至是第一階段的早期。

第二,是國際權威諮詢機構Gartner的技術成熟度曲線。

 

6.jpg

這條曲線,表達社會對於新技術的預期,它正如比爾·蓋茨所說, 人們往往高估了技術短期內的可能性,而低估了其長期的價值。

一項新技術誕生,概念瘋狂炒作,大眾期望值迅速拔高,投資機構蜂擁而至,投資了可能成百上千家創業公司。每個投資人都在給這根小樹苗吹泡泡,唯恐錯過了下一個GoogleFacebookBAT或是滴滴。接著,大家發現,哪有這麼容易,新技術的價值沒有我們想像的高,創業公司關門了一家又一家,泡泡陸續破了。

在絕大部分人失去期待的時候,這1000家創業公司中,終於可能有10家找到了正確的路,生產出了在成本和應用上符合商業價值的產品。這個世界上,有如此多無處可去的資金,每一年都在尋找一個可以落腳的概念,從VRAR到人工智能,可是泡沫高峰加上之後一兩年,生活有多少因此而產生的肉眼可見的變化,很少。

       小巴相信, 區塊鏈不會脫離這個框架,獨立絕塵而去。在它應用的周遭,從技術到落地應用的鏈條上,還有太多需要克服的障礙。小巴寫文章前,或打電話、或去面訪,請教了多位區塊鏈相關業務的人士,其中有一位創業者講得中肯,他說自己有一個業務,需要打通三個企業(和部門)的相關數據,理論上極為需要,但實際上牽涉多年也沒有成型。每個人都在保護自己數據,不願意輕易地上傳,哪怕理論很安全。

 

7.jpg

決定改變的,僅僅是技術本身嗎?一定不是,唯利益爾。

       在成本、效率和利益分配上不符合這個原則的應用,哪怕催生出來,也是營養不良的早產兒。 數年之內,區塊鏈必須先經歷一次泡沫。此後,少數特定對效率、成本不敏感,部分相關信息又是公開的領域(比如傳統金融行業的部分業務、版權、司法、公益、物流等等),也許會最先出現成熟應用。

 

 

希望大家在閱讀後惠予點讚、分享,以示鼓勵!因為你們的鼓勵會讓我們知道自己走在對的方向上,讓我們可以把日後的成果和鼓勵過我們的你或妳共同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商務平台
http://www.ali.club.tw/
 
台灣商務平台粉絲頁
https://goo.gl/CUkBsz
 
品嘉建設尚禹營造 
http://www.en-rich.com.tw/
 
品嘉建設胡偉良
https://www.facebook.com/weiliang.hu1/?ref=ts&fref=ts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新世紀的領導、管理新思維
    全站熱搜

    williamhu08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